論國際觀◎寧愚(張競)
- 分類:文章共享
- 02 七月 2011
- 發佈日期
- 張競(1海)
- 點擊數:1502
要有國際觀不必親自喝過洋墨水,喝過洋墨水不一定會有國際觀;
◎寧愚 2009.10.29
要有國際觀不必親自喝過洋墨水,喝過洋墨水不一定會有國際觀;本身是頭牛,就算嚐遍東洋與西洋各式各樣墨水,還是個沒有國際觀的牛。所謂具有國際觀,就是指「能夠以開闊的胸襟以及敏銳的觸感,來掌握國際上不同國家社會,因應問題時所採取的策略,並依據本身的國情與客觀條件,加以吸收運用的能力」。筆者認為要具備國際觀的修養,就必須奠基於下列的條件:首先就是要具有「求知的欲望」,要能夠掌握國際上不同國家社會,因應問題時所採取的策略,甚至是在面對某些同質性問題上,所曾採取的創意作為,這都要花時間投注精力在保持接觸國際上的新知。假如沒有求知的欲望,總是認為本身目前所獲的資訊,都已經足夠用來掌握問題的全貌,沒有興趣將求知的觸角向國際社會延伸,那將永遠沒有可能養成國際觀。其實就目前國際社會資訊通達的程度,不一定要身歷其境,就能夠掌握到不同事件相當完整的圖像。許多人經常感嘆說,去球場現場看比賽,有時還沒有轉播來得清楚與精彩,就是這個道理。所以說若是要有國際觀,沒有必要親自喝過洋墨水,其實就是同樣的原因。其次就是要有「虛心的態度」,當獲得國際社會上的資訊,嚴格說來並不算是件難事,只要是投注心力就會有相當程度的收獲時,以何種態度看待這些資訊就變得非常關鍵。基本上,面對他人的長處與優點時,就必須承認本身確有不及之處。但由於人性上的弱點,面對此種窘境時,多半人都會提出很多的搪塞託辭,不願意承認他人確實是有高明之處。因此要以開闊的胸襟去取他人之長,來補本身之短,其前提要件,就必須要有虛心的態度,不會無端護短,願意坦承地面對本身不逮之處,如此才有可能去接納他人的優點。但是反過來說,「置疑的勇氣」亦很重要。相對於只願意抱殘守缺,沒有具體理由就拒絕所有國際社會優點的義和團作風,反過來矯枉過正地認為外國的月亮一定比較圓,完全無條件地就全盤抄襲他人的作法與思維,處處認為洋大人說法一定有理的作法其實也不可取。所有在面對歐美先進國家就毫無民族自信心,沒有置疑的勇氣,就無法掌握事實的全貌,更遑論能夠具備完整成熟的國際觀。其實許多國際上不同國家與社會,解決同質性問題的策略,不論其國家或貧或富,必然都會具有參考的價值。但本身若是缺乏自信心,就會在面對所謂歐美先進國家時毫無置疑的勇氣,但在面對其他國家社會時,卻不能具有耐心,去瞭解與傾聽這些國家所採用的策略。此種源於本身自卑感,以及缺乏自信心的結果,就是本身採取選擇性地接受資訊,在處理資訊時亦缺乏置疑的勇氣,必然就無法養成健全的國際觀。要能完整地處理自國際社會所得到的資訊,必然要具有「明辨的耐心」。不同的國家與社會,在處理表面上看起來算是同質性的問題時,其實都有不同的客觀條件與環境,因此若要知道外國的和尚是不是真的比較會唸經,就必須去瞭解這些外國和尚在何種條件下,唸出來地是個什麼經。外國的月亮是不是真的比較圓,那就要看是在何種情境下,看得是那個時候的月亮。吾人須知,來自國際社會的資訊絕非完全公允,國際強權都會運用不同的機制來操控或影響媒體,同時媒體亦有其特定之立場,最多是在報導上力求公正,但是其所作評論必然有其特定之價值取向,若是認為所謂國際主流媒體能夠作到毫無偏私,這就未免太過天真。正因國際社會中所有資訊都有可能失真、偏袒或欺瞞,所以必須發揮明辨的耐心,去破解所謂國際主流見解的迷思,如此才能夠掌握全貌不受誤導。最後,要充份發揮「融通的智慧」,在瞭解國際社會是具備怎樣的客觀條件後,同時亦要考量本身所處的環境,以及所面對的挑戰,如此才能夠加以分辨與比較,針對國際社會的長處加以吸收運用,尋求出最合理的因應策略,如此才算是真正地具有完整的國際觀。由於缺乏自信心或是辨別能力,只能不分青紅皂白人云亦云拾人牙慧,或是囫圇吞棗胡亂抄襲他人作法,其實都不算是有國際觀。喝過洋墨水但是沒把學問融會貫通,雖然嘴上可以經常掛著他國是如何如何,但是眼高手低沒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,這都算不上具有國際觀。在這個地球村的世界中,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,能否具有國際觀,靠得是是否用心,而不是靠曾經行過那萬里路。朋友們,臥遊寰宇通天下,有沒有國際觀,就看您自己囉!